全球航運業迎來“綠色風暴”
一
政策解讀:香港公約的“三大核心指令”
1
船舶有害物質清單(IHM)強制化
香港公約規定,所有500總噸以上船舶須持有經認證的《有害物質清單》,涵蓋石棉、多氯聯苯(PCB)、消耗臭氧物質等15大類高危物質,并需在建造、運營、拆解全階段更新維護。2025年后,無IHM證書的船舶將無法獲得國際航行許可。
2
拆船廠“白名單”制度落地
船舶拆解必須在香港公約認可的環保型拆船廠進行,違規選擇非認證拆船廠的企業將面臨高額罰款及國際航運資質吊銷風險。
3
檢測機構資質門檻升級
IHM檢測與認證需由船級社或經其授權的專業機構完成。中國船級社(CCS)作為國內權威認證主體,已對第三方檢測機構的技術能力、采樣流程、實驗室資質提出嚴苛要求。
二
行業影響:千億級合規市場爆發,三類企業亟需行動
1
船東與船舶管理公司
IHM認證需覆蓋現有船隊,據國際航運協會預測,全球超6萬艘船舶需在2年內完成檢測整改,逾期可能導致船舶停運,單日損失可達數萬美元。
2
造船與修船企業
新造船舶須從設計階段植入有害物質管控方案,且交付前必須通過IHM認證。中國作為全球最大造船國(2023年市場份額達47%),產業鏈上下游檢測需求激增。
3
拆船企業與港口單位
公約推動全球拆船業向中國、土耳其等正規化基地轉移,拆解前的IHM復核及拆解過程污染物監控成剛性流程。
三
破局關鍵:船舶企業如何高效應對香港公約合規挑戰?
香港公約的嚴苛要求,倒逼企業從“被動應對”轉向“主動合規”。結合中國船級社(CCS)技術規范及國際頭部企業實踐,建議通過三大策略構建高效合規路徑:
策略一:系統化采樣與風險評估
精準定位隱蔽風險
依據香港公約MEPC.379(80)決議,需對船舶關鍵區域(如發動機艙、管道隔熱層等)進行分層采樣,尤其關注石棉易藏匿于舊船改造材料中的有害物質。
動態更新管理
建立船舶全生命周期材料檔案,記錄維修、改裝中新增材料的合規性證據,規避因供應鏈變更引發的后續法律糾紛。
策略二:選擇權威合規服務鏈
資質門檻優先
IHM檢測必須由船級社認證的實驗室或機構執行,企業需重點核查服務方的CNAS資質、船級社資質、船檢案例經驗等,避免因檢測報告未獲認可延誤船期。
“檢測-認證-整改”閉環管理
優先選擇能提供“采樣指導+實驗室檢測+清單編制+船級社直報”的一站式服務商,縮短至少30%的認證周期,并確保歐盟、東盟等區域法規的兼容性。·
策略三:數字化賦能長效合規
IHM數據庫建設
通過數字化平臺整合檢測數據、材料安全證書(DoC)及供應商信息,實現一鍵生成更新版IHM報告,滿足港口國檢查(PSC)的突擊審查要求。
AI風險預警
應用人工智能分析歷史檢測數據,預判同類船型、同類設備的高危物質分布規律,提前規劃拆解或維修方案,降低突發性合規成本。
四
展望:綠色航運加速,早行動者制勝
香港公約的生效僅是開端,歐盟《拆船法案》、中國“雙碳”目標等政策持續加碼,船舶環保合規已從“附加題”變為“必答題”。各大航運企業、造船廠以及相關產業鏈上的企業,都需緊跟政策步伐,將環保合規納入核心戰略。在這場綠色風暴中,那些能夠迅速適應并引領變革的企業,無疑將占據先機。提前布局、主動作為,將成為企業在未來競爭中脫穎而出的關鍵。
結語
2025年不是終點,而是綠色航運的新起點。面對香港公約帶來的行業洗牌,唯有以技術為盾、以合規為矛,方能搶占市場先機。廣微集團-衡創公司IHM實驗室是全球領先的覆蓋16項有害物質測試的一站式實驗室,已獲得中國船級社CCS等國內外船級社資質認可。船舶有害物質IHM調查服務依據EU1257/2013歐盟法規、香港公約,提供船舶有害物質清單(IHM)調查、檢測、檢驗、認證服務。確保滿足香港公約同時引導船廠/船東滿足船級社發證及簽署IHM國際證書和國際適合拆船證書的要求。衡創公司愿成為您的船舶環保合規戰略伙伴,共筑航運業可持續發展未來!
關注我們
官方公眾號